Tuesday, September 14, 2010

《齐桓晋文之事》读后感

姓名:蔡曼婷

    《齐桓晋文之事》篇章主要讲述一名预想要统霸天下的君王——齐宣王如何被足智多谋的孟子给渐渐地削弱了他的霸气,并且有了悔改之心,想为百姓谋福。

     古时候,各国的君王,无论是强盛鼎峰又富可敌国的国家,还是弱小又手无缚鸡之力的国家,他们的君王都欲想要占领周边的国土以扩充实力。强盛与弱小的国家都存有着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”的心理,都不会知足于现在,而是想尽办法并且不择手段地去掠夺别人的国土。然而,最终受苦受累的仍旧是手无寸铁的黎明百姓。

     在《齐桓晋文之事》的篇章里,齐宣王最大的欲望并不是山珍海味、玲珑绸缎、贤臣宠信,然而能满足他的欲望却是扩展土地,使秦和楚国来朝见他。但他却不知道人口寡少的国家并不能对抗人口众多的国家。孟子就说到四海之内的土地,纵横各千里就有九块,而齐国凑集起来只仅仅占据了其中之一,怎么可能去征服别人九分之八的土地。这就足以显现他的野心,而且不会满足于现况。

     在阅读的过程中,我也深深地领会到何谓“不为”与“不能”。齐桓王之所以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,是不肯去做,而不是不能去做。在现实的社会中,人们总是为自己找诸多的借口,而不是一心一意地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,这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做,而是不愿、不肯去实行罢了。举个例子,讲师曾经问过我们若提前呈交课业的话,我们的看法是“不为”还是“不能”,结果班上同学都异口同声说“不能”。其实所谓的“不能”是不能做的意思,也代表着没有能力去完成的一件事。而“不为”是其实自己有那个能力去完成,而自己却不肯去做。当然若提前呈交课业,理应是我们不肯去做,而不是没有能力去做。想法只在于我们自己,若我们愿意去做,或者是尽力去做,所谓的“不能”也会变成“能”了。不要尝试为自己找千万个理由,只要认为自己是能行的,那就可以备受肯定了。

     其实,古往今来,帝王都一直重复着同样的错误,一直重演着悲剧,以自己的野心与欲望去掠夺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至此牺牲了无数条无辜百姓的性命,就为了换取那一煞那短暂的荣耀。而那一刻的光辉又是如何得来的?是用百姓的生命、泪水换取而来的。一代接着一代,仇恨、报复、野心渐渐地把人性给吞噬了。

     我非常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,它给了我平静、安宁的时刻。因为我们人民继续地歌颂着我们伟大的领袖。因为他,我们有了自由;因为他,我们远离战火;也因为他,我们创造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和平。